Search


從幼稚園開始就一路念天主教學校一直到離家出國,可以說整個童年被嚴密保護在家中與校園裡特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從幼稚園開始就一路念天主教學校一直到離家出國,可以說整個童年被嚴密保護在家中與校園裡特殊氛圍,從未接觸「紅塵」,也保有很大程度的「天真」。😂

小時候在校每頓餐食前都要念禱詞,而聖歌讚美詩與聖經小故事到現在都還記得。(但這些宗教養分並沒有讓我成為教徒)16、17歲開始接觸佛家、道家思想、克里希那穆提、賽斯、高靈與New Age等身心靈領域,也沈迷過靜坐修道練氣,花樣年紀不到18歲的少女開始打坐並表示要去廟裡住上半個月,真的是件會讓父母擔憂的事。

身心靈領域對我而言從來不是陌生的,畢竟沈浸其中超過二十年。而理解身心靈書籍對我而言也是不算難的事,掃個幾眼,就大部分能瞭然於心,沒有太多疑惑,卻也沒什麼高深見解。但極少與人談論,也很少紀錄相關文字,言詞感受大都安放在心裡。

平日最愛嘮叨的還是生活瑣事流水賬。🤪

一年前難得記錄下一些感受,維持一年大概3篇「身心靈類」文章的頻率。😂

舊文:

我的他給我看了一行禪師的一小段話,看著看著,眼淚怎麼也止不住地掉下來。

大意是說:

『當你栽種蔬菜而他生長得不如預期時,蔬菜本身幾乎是很難為此負責的。你尋找各式能改善狀況的原因,也許是多點養分、多點水分,或減少日照。總之,你不會把過錯推在蔬菜身上。

而當我們與朋友或家人之間產生問題,我們總是想讓對方負責。如果我們願意去尋找與這些人更融洽相處的方式,那麼,我們就有機會像照顧蔬菜一般地,讓一切持續生長發展。
指責他人的過錯、證明自己是對的,為之爭吵,很少會帶來正面的結果。

所以,不指責,不爭論,跳開「我執」,只要「理解」。

當你懂得與接納這些東西,才能真正去「愛」,事物也才能為之轉變。』

看完這段話後,又馬上看見親愛的慧怡分享一句話:

『要自省,但不自責。』

完全説進我心坎裡。

方才愚婦又抽了揚升大師牌卡,三張牌意分別是:

1.呼應了生命中的給你帶來困擾不愉快的女性/寬恕傷害你的人

2.感受喜悅的力量/喜悅是強大的情緒,能協助移除障礙

3.淨化/淨化身心、意念、動機,使一切以為自己和他人服務為出發點。調整生活,讓內心與行動合一

接二連三地來自各處的提點,都是珍貴的體悟。

我們無法使每個人都滿意與喜歡自己,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

有全心珍愛我們的人們,當然也會有處處看我們不順眼,做什麼都可挑錯的人們。

愛你的人,無需你的解釋。
討厭你的人,不相信也不願聽你的解釋。

理解接納人人都有各自的際遇與喜好,而宇宙本是個整體,萬物眾生在浩瀚時空之網裡,並沒有分際。

我們能做到的,就是自省與調整腳步。檢視自己動心起念的出發點,沒有殘酷惡意,沒有傷害到他人,是不是一切問心無愧。

不對相干或不相干的人口出惡言,要知道,最難堪的傷害常常來自親近或熟識的人。

無論動機是什麼,惡意就像是手裡握著的雙面刃,砍傷他人的同時,自己手裡也留下失血的傷痕。

看著自己手裡的疤,全然忘記傷痕不是別人給的,是自身留下的血痕。這份糾結,讓傷人的那方比被傷的對象,還要可憐無助。

自己就是自己的加害者,要呼叫誰停止?又要向誰討還呢?

要探究所有情緒的源頭,因為他人對應出的,都是自我。我們心眼裡沒有那些邪惡醜陋的東西,又怎麼會把人事物解讀成我們眼裡的樣貌呢?

一切都要回諸自身。

我仍然會記住並實踐那句話:

『自省,但不自責。』

面對天地人事物,俯仰無愧,我就是要這樣接納理解又理直氣壯地存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在奧地利,我們的白色山邊小屋裡,與我的他和四個孩子,過著簡單自然清靜的生活。 希望在食衣住行育樂的每個生活層面,都能付出心力,眼耳鼻舌身意六感俱全的講究。 這裡記錄著我們品味奧地利與台灣生活,異國婚戀記事,教養四個台奧混血孩子,烹飪烘焙手作,練琴聽音樂,讀書寫字看影片,閒走賞玩人生的隨筆分享。 歡迎入座!
四孩之母,鋼琴家,教師,歌手,芳療師,藥草師,書寫者,瑜珈導師,中醫初學者
View all posts